乡村振兴和田园综合体的本质是什么?田园东方张诚:核心抓手是文旅!
执惠文旅研习舍邹毅老师的课程《旅游目的地25大经典案例剖析》正式上线!扫码一站直达↑↑
乡村振兴战略为什么在城镇化还远远没有完成的今天就同时被提出来了呢?
今天,大量的人口还在农村,哪怕已经进了城的大量人口还没有变成真正的“城市人”,这些广大人民内心热切盼望的是城镇化,而不是乡村振兴。城镇化,才是国民经济发展、人民对幸福生活向往的主方向!
今天,那只看不见的手,是推动城镇化的手。因此,如果不干预,我们这个社会主动发生的将是城镇化,没有太多的力量会推动“乡村化”。
因此,国家提出对乡村的态度是“乡村振兴战略”,也就是说这是因战略需要、有战略意图。这个国家战略的原因是什么?意图是什么呢?
一
乡村振兴应将旅游作为主要产业选择
过去40年,我们国家找到了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路,伴随着外部的国际社会产业分工、国际贸易发展,伴随着国内的对外改革开放、城乡二元化制度,中国通过成为世界制造业工厂,快速工业化、城镇化,经济高速发展。如今奔跑了几十年,我们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伴随其间,乡村付出了大量的劳动力、土地和生态环境资源。城乡物质和精神文明都形成了巨大的差距。
城乡差距过大,带来的是社会的不平衡、生态环境恶化。而这种巨大不平衡和生态恶化,发生在尚有6亿多农民、2亿多农民工这个天量数字时期,发生在生态环境“崩溃”的边缘。
如今我们的城乡结构中还有如下一些问题。首先,农村贫穷落后、生态环境恶化,而城市规划粗糙、资源不堪重负(尤其指大城市);同时,在科技和产业快速迭代中,原来城市的很多产业梯次落后,需要不断更新;第三,快速城镇化的人口中,有些能从事先进产业,有些只能从事落后产业;第四,大城市有些产业需要外溢,中小城市需要承接这些外溢的产业和低端的劳动力人口。因此,中国的城镇化,不仅是乡村出了问题,城市也充满着问题。
产业的调整不可能一下子完成,否则会带来巨大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因此产业携动着人口需要慢慢调整,大中小城市梯次承接不同的产业和人口,这就是更科学的城镇化图谱。而乡村在城镇化的过程中须得以呵护,长久孵育城镇化发展。保持平衡社会,就要做到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城乡协同发展。在一个区域中,形成大中小城市、乡镇、乡村,资源和社会活动均衡分布,群落式协同的发展格局。
因此,乡村振兴,是因为过去跑得太快造成了问题,为了平衡城镇化发展速度、格局,平衡城乡贫富差距,改变生态环境掠夺而提出的。因此,这是基于营造发展格局的国家战略。
但是,在6亿多人还生活在乡村,2亿多人还没有真正平等享受城市待遇的时候,乡村振兴实质上是一种“逆流”的行为,因此是要付出巨大成本的。国外发达国家,例如日本、英国,都是在城市化率达到60-70%以后,才开始复育乡村的。
因此,对当前的中国来说,其实原本首要要解决的是将城镇化的成果做扎实,例如真正做到“人的城镇化”,并且还需要继续推动提升城镇化率。因为,乡村还生活着那么多人,而这些人早晚还是要去城市的,那现在投资营建乡村,面对的是要解决巨量人口需求的问题,就得花费巨大的投资。而且,显见的,为了满足这个需求而做的很多事情、很多投资,在城镇化率继续提高以后,很可能是浪费掉的,事倍功半!
所以,乡村振兴,本应该是乡村人口继续减少到足够程度以后,才能够真正得以自然而然地开展。于是我们看到一个情况,在国家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各地虽然纷纷响应,但是很多地方其实并不知道到底能怎么做,于是有的大修基建、有的粉饰环境,北方有人在干旱地区种植大片花海,南方有人在万亩良田大搞设施种植。还有尝试互联网智慧村、人才创业创客村等的,政府贴了很多钱,很多企业冲了进来,却败兴而回。
今天的乡村振兴,实质上是要作“政府补贴”、“城市补贴”!可不是吗,不合自然商业逻辑的事情,当然才需要政府“调控”了。乡村振兴,就是把城市创造的财富刨些出来,补贴给乡村!所以从大范围、大体量看,乡村振兴,是以政府投资为主,对乡村作补贴和抚育的行动,而大部分企业在乡村里,除了承接政府投资业务的服务,自身是没有什么商业模式的。
但是,中国幅员辽阔,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城镇化率已经超过70%了,这些地方是可以“乡村振兴”的。这里的乡村负担没那么重,而且这里小城镇比较发达,架起了城乡之间的桥梁,特色小镇和特色田园乡村可以受到满足周边城市消费的乡村旅游发展的支撑。因此,在发达大城市郊区、发达地区城市连绵带,乡村是可以被市场化地“振兴”的。
我们以前就反复说过,城乡二元的解决要靠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的路径是产业发展,在乡村地区只有农业和旅游业,而农业作为低产值产业,不能覆盖乡村振兴所需要的投入,因此需要大力发展旅游业。而旅游业是增长较快、对接城市消费、对接城市投资、城市人才的产业,因此,乡村振兴应将旅游业作为主要的产业选择。
二
田园综合体——核心抓手是文旅产业
这里就要说到田园综合体模式了。我们说,田园综合体是农业加文旅加社区的三合一模型,在这三个产业中,核心抓手是文旅产业,只有文旅产业做起来了,才能带动农业,带来人居。
因此,在田园综合体模式的地区发展中,农业应作产业秩序建立、对农业进行呵护性开展,这样,使得农业这个基础产业得以稳定,然后大力发展旅游业,将旅游业作为区域发展的主力产业,带来当地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了,这里就可以持续地养育人民,才可以开展人居环境建设。有了人居环境,这里才可能长期地是一个村、一个镇!这个其实就是我们反复说的田园综合体基础产业原理。
这里面还有一个情况,即使在发达地区的郊区,资本流进的动力也是不足的。前段时间万科集团暂停了“万村计划”、放慢了开拓农业产业计划,就是这个情况下的表现。因为,在大的宏观经济结构背景下,乡村地区的产业模型始终是弱势的,所以千万不要理想主义,也千万不要一厢情愿地要求参与乡村振兴的企业过度承担公共利益、过度要求其“农字当头”。
我们前面说了,乡村振兴实质上是需要政府补贴、城市补贴的,企业在这个领域只能做其中有商业模式的那些业务。(这里及前面好几次提到“企业”,这里说明一下,本文提到的企业,专门指在乡村寻求投资的那些企业。)
那么,当前情况下,在发达地区大城市的郊区,乡村振兴应该怎么做呢?基于田园综合体里三个产业来看,农业方面首要承担的是保护好农业科技、保护好土壤、保护好生态环境,不要一味地搞花里花哨的农业。然后就是要着力发展文旅产业,搞好社区开发建设和社区营造。
而在不发达地区,乡村振兴实际上是什么情况呢?在这些地区,不应该花费大量无谓的、形象化的投资,甚至不应该滥用补贴资金。如果有补贴资金,只应该花费在人民的医教等福利事业上、花在发展人民的能力、改善人们的生活上!在不发达地区,实际需要的目的,是解决人的城镇化,对当地农业产业和生态环境进行保护,而不必大量投资建设环境以及过度投资事倍功半的产业。
有人惋惜“消失的乡村”。对于乡村的凋敝,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随着城镇化,农民用来居住生活的乡村肯定是越来越少的,在这个过程中,乡村的减少就是必然的。对于乡村的态度,要分门别类,有些乡村可以用田园综合体的方式让它得以实现持续的活力青春;有些乡村应予环境治理、风貌保护;有些有自然人文价值的村落,应纳入“文物保护”性质的对待范畴;而对于无法发挥农业产业优势、无法培育新兴产业、又无自然人文价值的村子,就应该接受甚至鼓励其消失,让农民走向城镇化!
三
特色小镇被开发商误读,但不能因噎废食
我们再来说下特色小镇。我们也曾一直说过一个道理,在城市规划学科里,没什么特色小镇的概念,只有“小城镇”的概念。小城镇,就是有环境、有产业,是人们源远流长安居乐业之所。小城镇,是乡村走向城镇化的第一步空间,也是辐射带动乡村的节点性空间。我们一直在“新型城镇化”这个概念里,看待这些年缺失掉的“小城镇”。最近国家发改委对新型城镇化作了简明的解述,那里面概括性地提到了新型城镇化是指人的城镇化、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符合自然和产业支撑的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
在发达地区,例如苏南地区,当前人口过度集中在几个特大型城市是不现实的。最有可能的,是在城市化率已经超过70%的苏南地区,密布发展出众多的“特色小镇”,它们将与该地区大中小城市一道,形成城市群和城镇连绵带。同时,特色小镇还因其连接着周边乡村,从而起到固守和串接乡村的功效。
这两年诸多政府和开发商,并未正确解读“特色小镇”是新型城镇化、是产业和人口战略性空间布局的模式,而把它理解成了土地财政和“郊区大盘”的新名词,因而特色小镇被搞得泛滥变味,乃至其中一些变成被诟病、“清查”的对象。但是,我们应正确认清楚其实质,认清楚当初提出特色小镇战略的意义和用心良苦。我仍然认为,特色小镇必将会被大力提及,应大力发展的领域。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在中国巨大的城乡二元情况下,政府和企业,都有必要介入乡村和特色小镇的发展(这点与国外发达国家不同,在欧美,乡村和小镇已进入自行更新发展,不再需要大规模的规划、开发、运营)。
如前所述,乡村和小镇的发展,只能基于市场的承接,这才叫作有了商业模式,由市场化的力量完成“交圈”。这里的主要抓手性产业,就是“文旅产业”。而文旅产业的市场化消费承接,主要是都市亲子家庭休闲生活方式、养生度假休闲生活方式等催生出的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在发达地区的乡村和小镇,将率先具备发展条件,得以振兴。我们把田园综合体看作是一种“方法论”的话,它呈现出来的项目类型,就是特色田园乡村、田园文旅小镇。
在乡村振兴领域,无论做田园乡村还是田园小镇,田园综合体模式下的跨产业、跨功能规划发展,必须要释放供给侧的生产要素,那就是农村的土地,尤其是建设用地。
在乡村,能够用来作价值释放的,只有土地。我们对农村建设用地的态度是非常纠结的。一方面我们知道,只有它有价值,但是我们常年形成的土地财政等社会治理的路径依赖,不能一下子放开。但我们也知道,过去土地财政式的对待,已经让中国国民经济结构走向畸形泡沫,并且直接造成城乡巨大的差距;另一方面,在农村土地利用这个领域规划、管理秩序非常薄弱,改革的步伐快了也会出事;同时,中国幅员辽阔,我们不好对各地区一视同仁。
而所有人都清楚,只有农村土地,尤其是建设用地,逐步走向市场化,才能撬动城乡资源互相流动。
城镇化速度继续加快,农村的人越来越少了,建设用地和宅基地必然大量空置。这些地要用起来!既然不应该再简单挪去大城市搞土地财政,那就就地合规利用!空置的宅基地,只要能放开使用,就会使农民受益、集体受益。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控好价值融通的节奏,就是说,农村建设用地应是一个缓慢的价值对接过程。农村土地,将是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城乡二元问题交汇的真正关节。
总结一下。乡村振兴发生在城镇化程度还不够高的当下,是不合短期“商业逻辑”的,是为了迎对社会问题,因此是国家的战略。乡村振兴实质上需要的是“补贴”,对这点,国家、地方以及企业都应该有客观的认识。因此,对乡村不要盲目投资。中国各地发展不平衡,发达地区可以用我们说的田园综合体方式开展小城镇和乡村发展。特色小镇概念本源是“小城镇”,是人居和社会活动聚集地,是疏解产业、连接城乡的枢纽,值得大力发展。特色小镇被开发商误读,出现乱象,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乡村振兴、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这些概念的成立,在于城乡协同、城乡互动、城乡融合。其中田园综合体模式的项目以及特色小镇是城乡之间交融发展的空间载体。城乡融通在起始阶段的市场承接,是都市亲子家庭休闲生活方式、养生度假休闲生活方式等催生出的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而在城乡之间,能够吐纳并让要素充分流动的海绵体、变压器,就是农村的可建设土地!
本文来源:又见田园,作者:田园东方创始人兼CEO张诚
执惠文旅研习舍邹毅老师的课程《旅游目的地25大经典案例剖析》正式上线!十余年考察、研究咨询经验总结,轻井泽、乌镇、古北水镇、拈花湾等旅游目的地全方位、多角度剖析,诸多经典案例为您毫不保留。扫码一站直达!
↓↓↓最后,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也可以直达课程!
END
「 精华文章值得看看 」
Ⅰ.450亿美元!全球主题公园规模扩张背后,国际巨头在中国市场厮杀升级
执 惠
助力文旅大消费产业升级
执惠读者社群欢迎你的加入!
申请入群请添加微信:tripvividzh
备注“姓名+公司+职位”
执惠主编“峨眉峰”与你一起煮酒话文旅!